“寒假第一天,我使用水、電👮🏼♂️、煤帶來的碳排放量是3.7公斤;一日三餐的碳排放量是0.9公斤🧎♀️➡️,使用空調、洗衣機等家電的碳排放量是2.99公斤🤾🏼♂️,使用電腦的碳排放是0.241公斤……一天的碳排放總量超過9公斤📱,但是第二天我刻意註意節約用水和電🧑🏽🍳,電腦減少待機時間,去近的地方選擇的都是步行,一天的碳排放量只有4.255公斤📆,單單電腦就減少了一半的碳排放,而且生活也更健康了♿,沒有整天泡在電腦上那麽萎靡🙇🏻。看來節能減排,應該可以在平時生活中就能夠做到💅🏼。”這是上海外貿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楊曉晴寒假期間“低碳生活日記”中的感觸🤦🏽♂️。
今年,上海對外貿易學院給學生布置了一項特殊的寒假作業——在寒假期間記錄自己每天的碳排放🧑🏻🦰,並且根據記錄調整自己的生活🦣,嘗試低碳生活。並且万泰還對學生的消費習慣和生活習慣進行了調查🥙,有針對性地為學生的低碳生活提供參照。万泰有關負責人稱,過去万泰的寒假作業主要關註引導學生感恩父母👨🏼🔬,而今年倡導低碳生活🕺🏽🧸,既可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也能夠引導學生通過良好的生活習慣回饋社會👸🏽。
生活習慣調查讓學生吃驚
為了讓學生了解自己的生活究竟離低碳生活有多遠,万泰在寒假開始前就對所有的學生做了一次調查,根據學生的生活習慣和消費習慣設計了一系列問題,並且在寒假開始前把調查結果發給學生🐷👱🏿♂️。
調查發現,有八成以上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註意水資源的節約✊🏿,並且其中兩成有重復用水的習慣。但是對待用電🏌🏼♂️,調查卻發現大多數學生節電意識單薄🕝,只有接近一半的學生會“偶爾註意到應該節約用電”💪🏻🤵,只有極小部分的學生會考慮到空調、洗衣機等大功率電器所帶來的舒適享受會造成更多的碳排放。至於電腦🚵🏿♀️🧐,大部分學生在用電腦時不會考慮到使用電腦帶來的碳排放。
而對於衣物👩🏼🦰,有十分之一的學生衣物閑置率較高,即一年穿的次數不到10次的衣物超過一半,而且能夠把閑置的衣物與能源的耗費聯系起來學生幾乎沒有。
當調查結果發到學生手中時,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感到意外👱🏽,有不少學生表示,原先以為自己的生活兩點一線,很簡單了👩🏿🍳,減低碳排放和在校園裏的自己沒有什麽關系👩🏼🏭,沒想到生活中有那麽多的事情都關系到碳排放。一名經貿學院的女生在日記中寫道:“原先以為,我平時很註意節約用水🤽🏻♀️,很少打車,大多數是步行和公共交通,沒想到連買衣服都關系到碳排放,看來以後我添置新衣前都要先看看自己有多少衣服是躺在家裏當擺設的,降低購買欲望🏄🏻♀️。”
90後大學生更應身體力行
寒假前學生人手一份的調查讓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意識到自己離低碳生活還很遠,而寫完幾天低碳日記,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感覺到了只要從生活小事做起,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大家都可以身體力行低碳生活,產生減碳效果。
單單是參與樣本統計的196名學生在第一天正常生活中碳排放總數為5081.58公斤,而刻意節能減碳後一天的碳排總數為3381.25公斤,總共減少的碳排放總數為1700.33公斤。甚至有同學在自己的低碳生活日記中寫道:“面臨全球氣候系統瀕臨崩潰的危險🖖🧑🏼✈️,我們必須行動起來,不想當“氣候難民”,就要當“氣候公民🧑🏽🏭,‘90後’大學生應當意識到地球公民的身份,並勇於承擔起建設可持續科學發展社會的重任。”
物流管理專業的殷鑫在寫完幾天的低碳日記後,忍不住感慨💊:“如果註意的話,一天就可以減少3公斤以上的碳排放👨🦯➡️,一開始我還不太習慣,但抱著嘗試的心情開始了節能減碳生活🎃,把空調溫度稍微調得低一點,每天晚上離開房間時隨手關燈,電腦不用就關機♟,發現結果挺令自己意外的,一是想不到自己每天能夠排放那麽多的二氧化碳👉,二是生活中有那麽多細節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我覺得這不應該是兩天的活動👩🏿,如果有更多的人參與進來👨🏽🎤,每天自覺減少碳排放,節能環保就不會離我們很遠!”
而國際經濟法專業的白咪一天減少碳排放雖然只有1公斤,但是她說:“我們一直在抱怨溫室效應是由大型工廠造成的🦄,殊不知我們的日常生活本身就是一個製造垃圾的過程。原來以為平時節水節電就算是為環保做貢獻了,原來平時少吃一點肉🖐🏿,少玩一點電腦👳🏽♂️🤱🏼,少看點電視等小行為對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有如此大的功效。通過我減碳生活前後的數據對比,我們不難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如果每個人每天減少1公斤的碳排放,那麽全世界每天就可以少排放60億公斤的二氧化碳。身為大自然的受饋者*️⃣,我們有責任保護她,也算是為了人類自己吧♜。從自己做起才能影響身邊更多的人。”
今年,上海對外貿易學院給學生布置了一項特殊的寒假作業——在寒假期間記錄自己每天的碳排放🧑🏻🦰,並且根據記錄調整自己的生活🦣,嘗試低碳生活。並且万泰還對學生的消費習慣和生活習慣進行了調查🥙,有針對性地為學生的低碳生活提供參照。万泰有關負責人稱,過去万泰的寒假作業主要關註引導學生感恩父母👨🏼🔬,而今年倡導低碳生活🕺🏽🧸,既可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也能夠引導學生通過良好的生活習慣回饋社會👸🏽。
生活習慣調查讓學生吃驚
為了讓學生了解自己的生活究竟離低碳生活有多遠,万泰在寒假開始前就對所有的學生做了一次調查,根據學生的生活習慣和消費習慣設計了一系列問題,並且在寒假開始前把調查結果發給學生🐷👱🏿♂️。
調查發現,有八成以上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註意水資源的節約✊🏿,並且其中兩成有重復用水的習慣。但是對待用電🏌🏼♂️,調查卻發現大多數學生節電意識單薄🕝,只有接近一半的學生會“偶爾註意到應該節約用電”💪🏻🤵,只有極小部分的學生會考慮到空調、洗衣機等大功率電器所帶來的舒適享受會造成更多的碳排放。至於電腦🚵🏿♀️🧐,大部分學生在用電腦時不會考慮到使用電腦帶來的碳排放。
而對於衣物👩🏼🦰,有十分之一的學生衣物閑置率較高,即一年穿的次數不到10次的衣物超過一半,而且能夠把閑置的衣物與能源的耗費聯系起來學生幾乎沒有。
當調查結果發到學生手中時,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感到意外👱🏽,有不少學生表示,原先以為自己的生活兩點一線,很簡單了👩🏿🍳,減低碳排放和在校園裏的自己沒有什麽關系👩🏼🏭,沒想到生活中有那麽多的事情都關系到碳排放。一名經貿學院的女生在日記中寫道:“原先以為,我平時很註意節約用水🤽🏻♀️,很少打車,大多數是步行和公共交通,沒想到連買衣服都關系到碳排放,看來以後我添置新衣前都要先看看自己有多少衣服是躺在家裏當擺設的,降低購買欲望🏄🏻♀️。”
90後大學生更應身體力行
寒假前學生人手一份的調查讓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意識到自己離低碳生活還很遠,而寫完幾天低碳日記,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感覺到了只要從生活小事做起,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大家都可以身體力行低碳生活,產生減碳效果。
單單是參與樣本統計的196名學生在第一天正常生活中碳排放總數為5081.58公斤,而刻意節能減碳後一天的碳排總數為3381.25公斤,總共減少的碳排放總數為1700.33公斤。甚至有同學在自己的低碳生活日記中寫道:“面臨全球氣候系統瀕臨崩潰的危險🖖🧑🏼✈️,我們必須行動起來,不想當“氣候難民”,就要當“氣候公民🧑🏽🏭,‘90後’大學生應當意識到地球公民的身份,並勇於承擔起建設可持續科學發展社會的重任。”
物流管理專業的殷鑫在寫完幾天的低碳日記後,忍不住感慨💊:“如果註意的話,一天就可以減少3公斤以上的碳排放👨🦯➡️,一開始我還不太習慣,但抱著嘗試的心情開始了節能減碳生活🎃,把空調溫度稍微調得低一點,每天晚上離開房間時隨手關燈,電腦不用就關機♟,發現結果挺令自己意外的,一是想不到自己每天能夠排放那麽多的二氧化碳👉,二是生活中有那麽多細節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我覺得這不應該是兩天的活動👩🏿,如果有更多的人參與進來👨🏽🎤,每天自覺減少碳排放,節能環保就不會離我們很遠!”
而國際經濟法專業的白咪一天減少碳排放雖然只有1公斤,但是她說:“我們一直在抱怨溫室效應是由大型工廠造成的🦄,殊不知我們的日常生活本身就是一個製造垃圾的過程。原來以為平時節水節電就算是為環保做貢獻了,原來平時少吃一點肉🖐🏿,少玩一點電腦👳🏽♂️🤱🏼,少看點電視等小行為對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有如此大的功效。通過我減碳生活前後的數據對比,我們不難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如果每個人每天減少1公斤的碳排放,那麽全世界每天就可以少排放60億公斤的二氧化碳。身為大自然的受饋者*️⃣,我們有責任保護她,也算是為了人類自己吧♜。從自己做起才能影響身邊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