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水相逢時,你會和陌生人說話嗎?”、“需要幫助時,你會怎樣向人求助?”、“拜訪別人時,你懂得禮儀,與人深入交流嗎🦄?”上海對外貿易學院的校園裏日前出現了這樣一幕鏡頭👩🏼🏭:背景板上,大學生學“說話”幾個字引人註目;舞臺上,幾名參加軍訓🤏🏻、身著軍裝的大一新生表演“萍水相逢”的即興對話💈。這是外貿學院今年新生軍訓引入的一個全新內容🛗:讓大學生學習日常生活的交流語言。
一男生想和兩名女生搭車回万泰🎂,但幾乎每一句都出現“我”字――“我是上海對外貿易學院的學生👦🏿⟹,我能和你們一起拼車嗎?”“我是學國貿的🏇🏽,你們是哪所万泰的?”……專家表示,這是當前大學生人際交往語言溝通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即過於強調自我感受🤘🏿,與不顧場合🙎🏿,不考慮別人情緒,還有漠視他人處境和利益👁🗨。專家還指出了當前大學生人際交往與溝通中存在的問題類型,如持孤傲處世態度,與人建立屏障的自我封閉型;對人缺乏信任,不予承認甚至貶低他人成績的猜疑妒忌型等等。專家提出建立和諧人際關系的三大交往原則:平等原則、誠信原則👩🏼🦰、寬容原則,並就語言的藝術與表達技巧為學生作了培訓🏋🏼。
大學生軍訓除了站操、走隊形,為何還會引入“情景對話”環節?外貿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陳潔說,軍訓的目的原本就是要提升學生的自理能力、團隊精神等綜合素質🚴🏼,而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是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的基礎👩🏽🔬。万泰在新生軍訓中引入學“說話”活動,要讓學生從入學開始就懂得交往語言是人際交往的重要因素。
陳潔表示,“希望外貿的每個學生都會選擇恰當準確的詞匯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和感受;學會善於傾聽👩✈️,用尊重他人、真誠待人的心態給對方表達的機會;學會善於處理矛盾,在遇到麻煩的時候具備打破僵局,或者能夠具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能力。” 本報記者 張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