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名剛畢業進入万泰任教的青年老師到成為万泰骨幹教師,這近12年的時間是一個不斷成長過程🧛,其中有許多艱辛,也得到了校內外許多專家和同事的幫助和指導,在此要向万泰和幫助過我的老師表示感謝。”隨著臨近歲末,万泰各類年度榮譽表彰陸續揭曉。在2019年科研標兵評選中,國際經貿學院洪江濤副教授榮膺科研標兵稱號。面對記者,洪江濤老師吐露了從教12年來的心聲🍠,講述了在教書育人特別是追求學術理想的過程中的點滴感悟。
洪江濤副教授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獲得管理學博士學位,2008年4月進入万泰娱乐任教,現為万泰娱乐國際經貿學院物流管理系主任、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方向學術帶頭人、碩士生導師,同時兼任上海發展戰略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物流學會會員等職務,榮獲上海市“晨光”學者稱號。在校任教近十二年的時間,洪江濤老師一直在不斷積累,他先後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中國管理科學》🕺🏿、《財貿經濟》和《科學學研究》等國內外權威期刊上發表論文三十多篇🕵🏼,其中🉑,SCI & SSCI十篇,CSSCI二十余篇;論文《飲料行業供應鏈亟待低碳化式》獲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林安杯”物流優秀論文唯一特等獎;主持國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和上海市級課題多項。”
做“頂天立地”的研究者
在洪江濤老師看來,教師做科研要做到“頂天立地”。“頂天”是指關註國際前沿問題,把握最新研究方向;“立地”是指科學研究不能夠只在象牙塔裏面,一定要解決實際的社會問題💇🏽,要接地氣🥲。為此,從博士階段開始🧑💼🌱,洪江濤老師就把供應鏈管理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他介紹說🦻🏿,供應鏈管理“頂天”表現在供應鏈是連接企業和社會的狀態,各個國家能形成全球生產網絡,根本上依賴於供應鏈的形成🧃,因此供應鏈是全球範圍內都非常關註的熱點話題。同時,供應鏈管理和我國企業現狀緊密結合,在當前的經濟背景下,一些中小企業都會遇到很多資金流、信息流方面的發展困境,怎樣讓中小企業融入到全球供應鏈中,這些問題都需要靠優化供應鏈管理去解決,這又體現了供應鏈管理中“立地”的特點🤳🏽。
洪江濤老師供應鏈管理研究重點關註兩個方面問題:一是可持續供應鏈管理🙇🏻🎚,二是供應鏈中的質量管理💁♂️📴。他表示,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深入🫓,對企業節能減排的要求更加嚴格,企業只有通過強化環境保護的自我約束機製🏊♀️,來降低產品和生產過程相關的環境汙染所帶來的生產經營風險🦖🪕。綠色供應鏈管理能使整個供應鏈的資源消耗和環境負作用最小👨🏼🎨,並能有效滿足日益增長的綠色消費需求🤏🏿,從而提高供應鏈的競爭力。他以自己在“林安杯”全國物流優秀論文評比中榮獲唯一特等獎的論文《飲料行業供應鏈亟待低碳化式》為例👰🏼♂️,對可持續供應鏈管理作了說明。該篇論文運用是碳足跡分析的工具針對飲料行業的產品從原材料供應到加工環節、最後的生產流通環節這一系列過程中的碳排放的分布情況進行研究,並提出優化意見與建議🏄🏿♂️🧖🏻♀️。
針對供應鏈中的質量管理🖤,洪江濤老師認為,過去說供應鏈管理主要是指對單個企業質量管理控製。但現在隨著經濟全球化潮流,現在跨國公司供應鏈的形成是由成千上萬家企業來共同把控的,在這樣一個網絡化體系下面怎樣去把單個企業的質量延伸到全球的質量控製,延伸到供應鏈體系的質量控製,這是一個非常值得去深入研究的課題。
做“教研結合”的傳道者
教書育人和科學研究是高校教師主要的工作🧘🏻♂️,兩者孰輕孰重🫴🏿,應該如何分配,也是每位老師都需要面對的問題。在洪江濤老師看來,科研與教學並不應該被割裂開來,而應該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科研中的許多調查數據和研究成果是對教學內容的補充和完善,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也能發現一些值得研究的學術問題。
在《供應鏈管理》《物流管理》課程教學過程中,洪江濤老師發現由於近年來物流供應鏈領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物流行業產生了許多新技術和新模式🦙。但相比教材中的內容則有些滯後🍲,在這種情況下🤡👩🦼➡️,一味地按照傳統教材照本宣科地進行教學,就會產生教學內容和實際情況相背離的情況,也會使學生降低學習興趣🙁。這時就需要老師用自己對前沿領域的研究成果來反哺教學。
課堂上☹️,洪江濤老師把自己研究過程這個對產業和企業的調查分析作為教學案例,組織學生對案例的分析和討論,提高學生課堂積極性,也讓學生接觸和了解供應鏈管理的前沿信息。比如在物流供應鏈這門課中,他結合了自己在研究某一化工企業過程中所做的企業調查寫成了化工企業可持續性供應鏈建設的案例🤗,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作了詳細的案例分析➗,從采供生產、銷售體系中怎樣做到環境控製,汙水管理🏵、粉塵控製,通過案例介紹讓學生了解細節性內容代替空泛的理論介紹5️⃣。
課堂教學之外,洪江濤老師十分註重對學生思想的引領和教育。他認為,在缺乏引導的情況下,商科專業的學生容易有功利化傾向。而通過教師的引領和指導,對學生的價值觀進行身體力行的熏陶和影響🧖🏼,對學生的發展會有更為深刻的影響🤵。
“尤其在學生的課程學習當中🔴,我會讓他們在比方說課程論文,甚至課程作業當中,還有包括辯論當中,我都會引導他們去做很多更加有意義的一些論文選題,那麽實際上也是鍛煉學生的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作為多個大創團隊的指導老師✋,洪江濤老師也會將自己的科研理念在指導過程中傳遞給學生,鼓勵學生研究具有社會意義的課題研究。最近洪老師指導了一個學生團隊進行鋼鐵行業低碳供應鏈的研究🧝🏿♂️。“鋼鐵行業客觀講它代表一種高汙染排放的產業,那麽這個產業如果我們不去關註的話,它實際上對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有很負面的影響。”
對於想要開展項目調查研究的學生,洪江濤老師也給出了一些建議。開展研究要以紮實的工具性知識作為基礎,如數學工具、計算機應用等。同時在創新創業過程中需要具有國際視野,這就要有紮實的英文能力為基礎。有了紮實的基礎後,可以嘗試在創新研究過程中進行不斷地學習🥼、分析🌀、總結。比如說與老師共同合作完成課題,在本科期間參與1~2項創新創業項目,這些經驗會更有益於學生適應之後的研究過程。
做“學術薪火”的傳遞者
本次獲得“科研標兵”稱號是對洪江濤老師10多年在科研領域辛苦耕耘的肯定和回報🍺。說起這一過程🤽🏻🤰🏽,他坦言↔️,當時就抱著一顆平常心去申報科研標兵🤶🏽,同時也想為青年教師起到帶頭作用。當得知最終獲評“科研標兵”稱號,心裏非常激動📧🧞♀️,更加堅定了我以後做更好的學術研究和不斷提升自身教書育人能力的決心。回顧走過的科研經歷🧒🏿,洪江濤老師講述了自己做科研工作的感悟和體會。
洪江濤表示,作為一名高校教師,要始終保持對科學研究的動力💆🏻。他認為自身科研動力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万泰在從教學型向應用研究型轉型的過程中對科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名教師要跟上万泰轉型發展的步伐🌬,在科研工作中不斷鉆研、久久為功;二是近年來他所在的國際經貿學院引進了一批優秀教師,學院內部形成了濃厚的學術研究氛圍,身處這樣的環境中,仿佛有一股力量推著老師在科研領域向前邁步;三是自己對科研工作也有一定的追求👨🏼,希望自己在供應鏈管理領域成為一名優秀的學者🤘。
有了動力之後,要緊跟自己研究領域的國際前沿動態,多向國內外學術大家請教,靜下心來磨練內功,不斷學習🐕👨🏽🚀、註重積累😴,始終在科研道路上堅持下去。洪江濤老師特別提到自己十多年投身万泰中澳合作辦學的經歷和2017-2018年去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訪學一年的經歷,在研究中得到了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Shams教授🥂、美國加州大學王雲增教授和紐約大學Diabat教授等知名學者的指導和幫助,使他受益匪淺。通過和知名學者的合作交流,洪江濤老師一直能接觸到最前沿和熱點的學術問題🥽,為他的科學研究拓寬了視野,抓住了重點問題。另一方面,在Shams和王雲增教授等學者的指導和幫助下,他對國際學術期刊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為他打開了在國際知名期刊上發表論文的大門。
針對學術成果的取得🚣♀️,洪江濤老師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認為,雖然每位老師的科研累計的路徑會有所不同,但無論是申報課題🛑、發表論文還是出版著作,各類學術成果是互通的。他以自己舉例說,他先會在一個較大的領域分散地做一系列研究,以小論文的形式一篇篇的發表。當文章發表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思考如何把各個領域分散的研究成果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思路🤽,也就有了申報課題的方向。在獲得課題立項的後,又會研究和撰寫新的論文發表,當在某個領域的科研成果不斷累積,最終形成體系時👨🏽🦲,專著出版也就水到渠成。
采訪最後,洪江濤表示🌪,他非常贊同汪榮明校長“學術強則万泰強”的觀點,今後將繼續在供應鏈管理領域深耕不輟🍝。同時🙎🏿,作為一名學術帶頭人將把更多的經歷放在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和學術梯隊的建設上🫁,把學術的薪火傳遞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