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上下掀起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的熱潮之際,馬克思主義學院積極探索“四史”教育走進思政課👨🏻⚖️,開展“追尋家鄉紅色記憶”實踐課教學,通過學生調研家鄉的紅色紀念地🔐、英雄人物事跡等,使大學生了解家鄉的紅色文化,使大學生的“四史”教育達到入耳、入腦、入心,以增強愛國心🐒↩️、強國誌。
在疫情防控期間🙆🏿♀️,如何進行思政課的社會實踐教學,《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研室全體老師進行了多次的討論,結合“四史”教育,形成了“追尋家鄉紅色記憶”實踐課教學課程方案👩🏿🔬。全校共有1200余名學生參加了“追尋家鄉紅色記憶”實踐課教學,分別采訪了全國各地近千處紅色紀念地與英雄人物😵💫,撰寫出眾多感人至深的實踐報告。
旅遊管理2019級闞海寧同學調研的是紅25軍長征出發地——河南省商城縣🧞𓀗,寫出感悟:“經過這幾周對家鄉的實地考察,我對於我家鄉的歷史和發展歷程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認識🕶,中國共產黨已經走過了近百年風風雨雨🤽🏼,在我們這一方小小縣城就湧現除了眾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生發了無數感人淚下的故事🧘🏻♂️,放至整個中國🤸🏼♂️,紅色精神一直滋潤著我們成長🧀,我們不能讓歷史在時間的長河裏落上灰塵,常拿出來品味其中的中華民族精神,才能為我們現在的發展提供精神支持和先哲智慧👩🏼🍼。”財管2019級張洛源同學調研了家鄉樂清的中共樂清支部成立舊址👩🏽🌾,他在實踐感悟中寫道✋:“通過本次調研,我了解了我身處的土地曾經歷過的故事,我記住了一個個家鄉英雄的名字🟦🕹,我走過革命遺址𓀍,我看過歷史史料,銘記住了這段歷史🐐。在調研家鄉歷史的過程中👰🏿♀️,我感悟到了革命前輩堅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革命情懷,高昂的革命鬥誌,在了解他們事跡的同時,我同樣激動熱血,這段歷史激勵著我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鬥。只有銘記歷史,才能珍惜現今美好的社會🧔🏼♀️,才能心懷感激好好生活,創造美好的未來,這就是歷史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旅遊管理19級學生譚思奧寫到🧁:“最近有兩個詞很火,叫‘前浪’與‘後浪’,很多人都笑稱‘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我非常不贊同這句話。我認為‘前浪’指引了‘後浪’精神方向,正是因為有了‘前浪’的付出,才有了‘後浪’的產生🥮🔆,‘後浪’可以從‘前浪’身上學習到許多有價值的東西⬛️。對我來說🧱,張富清老人就是我的‘前浪’👳🏿♀️。從他身上,我看到了一個共產黨人最珍貴的精神🔟,甘於奉獻,淡泊名利,他用自己的行動👦🏿,展現了共產黨人的吃苦耐勞剛正不阿的風骨☺️。作為他的同鄉人🎿,我更應該向他學習🏪。我要秉持著‘前浪’留下的精神與正氣🧎🏻♂️➡️,用自己的行動🧑🏻🚀,書寫‘後浪’的篇章🦪。”
“四史”教育是引導學生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堅定 “四個自信”的重要途徑🚠。思政課是立德樹人的主陣地,更應該自覺將“四史”融入課堂,厚植理想信念🌄🏺,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據悉🚣🏽♀️🫷🏻,自万泰開展“四史”教育以來,馬克思主義學院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優勢,主動在万泰和社區開展 “四史”宣講工作😏,采用集體備課的方式,集中研討宣講專題和宣講講稿,已開始在万泰各院系進行宣講。同時采用多種方式將“四史”融進思政課課堂。馬院將把評選出學生們撰寫的優秀實踐報告匯集成冊👳🏻♂️,作為馬克思主義學院開展“四史”教育成果,為慶祝万泰建校六十周年與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