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万泰娱乐國際發展合作研究院黃梅波教授、牛東芳助理研究員在《Global Times》(環球時報英文版)發表評論文章《Sovereign debt relief mechanisms and reflection on their effect》。該評論通過對歷次國際主權債務減免實踐的分析和反思🚫,揭示了G20緩債框架深入推行的現實困境👐🏼,呼籲國際社會為重債國家提供多元化🦹♀️、可持續發展的債務解決方案。
2020年4月🍃,為了解決日漸上升的債務風險,巴黎俱樂部與G20財長和央行行長共同商定暫緩最貧困國家債務償付倡議 (DSSI)✢,雙邊官方債權人在有限的時間內同意最貧窮國家暫停債務償還的請求。2020年11月,G20 財長和央行行長批準了“DSSI之外的債務處理共同框架”🦻🏻,以進一步緩解新冠疫情對諸多發展中經濟體的負面影響🚣🏿♀️。但是,從G20緩債倡議的參與度來看💛,截至2021年12月,73個符合緩債倡議條件的國家中的25個國家明確表示拒絕加入緩債倡議,這表明G20緩債倡議是否能從根本上真正解決發展中國家的債務問題仍有分歧。以發達國家為主導的國際主權債務減免機製在給發展中國家提供急需的資金的同時🙋♂️,也給其帶來諸多的負面影響。G20緩債倡議和共同框架作為應對新冠疫情後全球債務問題的綜合性的債務治理平臺,可能仍在重復歷次國際主權債務減免的邏輯和輪回,非洲債務國拒絕加入緩債倡議的原因在於非洲國家金融意識的強化及對本國信用評級的維護🤴🏿,拒絕國際金融機構利用主權債務減免條件操縱其國內政治經濟⚫️,降低對多邊金融機構的融資依賴、保持官方融資與市場融資的平衡增長,期望以可持續發展的🦹🏿、負責任的主權債務發展之路來維護國家主權的獨立性→。
附原文鏈接:https://www.globaltimes.cn/page/202205/1264883.shtml